这个艺术家,就是洪凌。
洪凌的祖辈来自于云南大山深处,但到他出生时已经是地道的北京人了。说来奇怪,是基因的作祟?是前世的宿命?生长于皇城根下,洪凌骨子里向往的却是山林之气。对于城市毫无兴致的他,一提着油画箱来到自然山水间,往往就有挥洒自在,乐而忘返之意。
上世纪 80 年代初是一个自由和开放的时期,大量西方的书籍、思想和艺术潮流随着国门的打开而涌入,让人目不暇接,洪凌也自不能外。他尝试过表现主义,画过一段时期的抽象画,但与当时大批一头扎入西方现代主义、前卫艺术的青年不同,他内心总有迟疑,总感觉内心还有一扇门有待打开,这扇门是什么呢?
洪凌第一次游历江南,搭长途汽车沿着富春江新安江一路走下来,其时交通不便,山路难行,但山环水绕,秋季的山麓姹紫嫣红,洪凌被眼前的美景迷住了,遂动了在此地建工作室的念头。但其时客观条件均不允许,只能作罢,但这颗 " 山水 " 的种子就此埋下。
上世纪 80 年代末,洪凌创作了几幅带有中国山水意味的油画,这在当时艺术界 " 全面西化 " 的氛围中显得有点突兀,但却受到了几位老先生的首肯。当然也有评价认为这种 " 夹生饭 " 算不得一条路,山水与油画,南腔北调,怎能混为一谈?但师友的肯定和内心的声音,还是促使他下定决心走下去。
上世纪 90 年代初,洪凌终于得偿夙愿,离开城市,将工作室安置到了黄山脚下,新安江边的屯溪深处。看当时的黑白照片,四野茫茫,背后一座青山,眼前一条大江,一座 " 不合时宜 " 的 " 小洋楼 " 孤零零的矗立在农田之中——这就是最初的 " 洪庐 "。
其时山中生活不便,没有自来水,没有公路,只能提着水桶到江边取水,一路走回来,两腿的泥泞。一到傍晚,万籁俱寂,只有洪庐的一丁点亮光。常有野物越墙而入,各种不知名的鸟儿也会一脑袋装到玻璃窗上。看似潇洒疏淡的田园生活背后,是城市人难以忍受的日常生活的周折与寂寞。可能连洪凌自己都没有想到,会在此地一待就是三十年。
日夜在山水间行走,在自然变换中感悟," 山水 " 于洪凌,逐渐地已不是一种远离自心的外物。中国传统哲学认为天地之间万事万物无不是生气化育,因此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本就与自然同根同生,并非两分。因此,向内心深处探究所得之理与在山水间感悟之气相互融洽,观造化即是观自心,自然生生不息之意融于胸中,偶尔流注于笔端,遂成就一段生机。
这 " 生机 ",或曰 " 生命力 ",也正是洪凌从山水中悟得,从宋元山水中感受到,并且要将之展示在世人面前的山水文化的精髓。
与此同时,洪庐与洪凌也一道在变化着。喜好收藏的洪凌在徽州各地寻找搜罗,将各种古老建筑上的零部件 " 搭积木 " 一般组装在洪庐之上。经过几十年的悉心打理,洪庐已经成为一座占地两亩,亭台楼阁无一不包,荷塘假山虬松修竹无所不备的徽式深宅大院。最初的 " 小洋楼 " 被包裹其间,早已不见了踪迹。各地的朋友不时从天南海北来到洪庐相聚,饮酒聊天,观景谈艺,洪庐不只是洪凌的工作室,早已成为他一处无人打扰的精神原地。
2015 年 12 月,洪凌在北京故宫建福宫与中国美术馆同时举办 " 天地大美─洪凌世界巡回展览 ";2016 年 7 月," 洪凌回顾展 " 远赴英伦,依序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文莱美术馆(Brunei Gallery)、爱尔兰都柏林的切斯特比堤图书馆(Chester Beatty Library)以及英国巴斯的东亚艺术博物馆 (The Museum of East Asian Art) 呈现洪凌 40 年的创作历程。
展览期间亚非学院隆重举办了一场为期 2 天的 " 艺术生态:现当代中国艺术研讨会 "(Ecologies of Art: A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Debate),与会阵容包括哈佛大学的汪悦进(Eugene Wang)教授、牛津大学的柯律格(Craig Clunas)教授等研究东方文化、艺术史领域中举足轻重的人士。这不只是洪凌个人艺术生涯最大规模的巡回展览,更是华人艺术家达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
2017 年,洪凌返归北京,受邀在国家大剧院创立十周年之际在此举办个展。洪凌也特意为此次展览创作一件迄今为止最大尺幅的作品:《四季交响》。并将它永久捐赠于国家大剧院收藏。洪凌的艺术灵感来自于中国山水传统和名山大川,在看似抽象的线条与色彩之中,构建出的是属于中国人所独有的 " 生生不息 " 的生命观。他的艺术,是对自然的倾听,是对山河壮美的歌唱。在欧洲巡展大获成功之际,他将自己最壮美的艺术于国家大剧院这一中国最高的艺术殿堂呈现,不啻为洪凌这几年来世界艺术巡回之旅划下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亦算是此次 " 山水乐章 " 的最强音!
在大家都在奔向大城市的时候,一位画家却选择远离喧嚣,面向山水。这一转身,转眼就是三十年。他在向我们提问:
科技发达,信息泛滥,交通迅捷的今天,是否还需要这一方自然的净土?
千年来延续至今的山水文脉在今日还有无价值?
古人 " 天人合一 "" 格物致知 " 的理念在今天是否还有人认同?……
《库艺术》长期关注 " 东方根性的当代生长 " 这一专题方向,今次特邀洪凌先生作为 " 在山中 " 系列个人特刊的首位艺术家个案,推出《洪凌:一个生命的自然行迹》。
在此次特刊中囊括了来自欧美、中国以及中国台湾等地的批评家、学者对于洪凌艺术的探讨;并且在编辑前期深入到洪庐之中,与洪凌深入交谈,拍摄了大量有关洪庐与洪凌日常起居、创作、会友的珍贵图片资料;依据洪凌的话语记录整理成《洪凌谈艺录》刊载于书中。我们也首次隆重推出洪凌专为此次国家大剧院个展所创作的,迄今为止最大尺幅的油画作品——《四季交响》——这幅涵盖自然 " 四季之行 " 的巨作,堪称洪凌山水意象美学追求的集大成者。
如果你想走近中国山水文化,如果你对洪凌的艺术人生有所好奇,《库艺术》" 在山中 " 系列特刊——《洪凌:一个生命的自然行迹》——是你必不可少的经典读本。
将一片山水,一处园林置于书房案头,避开喧嚣,静心翻阅。你读到的,可能正是心底那一份对于自然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