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 010-84786155
 

水+墨 | 陆军:数字水墨 DIGITAL INK

作者:库艺术学术研究部 日期:2018-03-16 点击:1926

陆军

Lu Jun

1983 年毕业于武汉工学院(现为武汉理工大学),1994 年开始从事实验性及观念性摄影创作,2005 年将水墨画与摄影及电脑技术相结合创作了“中国地产梦”系列,2007 开创性地进行“数字水墨”研究和创作

编者按

墨,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独特媒介,历代文人墨客无不是精研于其在纸上的精妙运用。进入当代以来,众多艺术家探求水墨艺术的新出路。而陆军则另辟蹊径,将水作为艺术主体,聚焦墨滴入水中扩散、消解的过程,并用相机记录,经数字技术处理组成自己想要的画面。在陆军的创作过程中,水的体量超过墨的体量,并将高科技融入其中。

水,在中国哲学中一直是生命与智慧的象徵。水之道,水之智,水之德,一直在民族文化中繁衍不息,也是陆军艺术中的精神支柱。关于水文化,陆军还提出了“智子”的概念,如同“分子”构成物质一样,“智子”是构成意识的基本单元,“智子”选择水进入有机体,发展到极高阶段则产生了“慧”,即在水中孕育产生智慧,这与中国传统水文化不谋而合。

陆军改变了水作为辅助材料的身份,将其视为创作主体。水的灵动性造就了创作过程中的无数可能,如何把握水的流动,墨的扩散,陆军研究了许久,终于得到一些技巧,但任何技巧都无法严格控制水与墨的动态过程,陆军也并非是要水按照他的意图去流动,而是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摄影、数字技术的介入,构成陆军的数字水墨,以现代科技捕捉瞬息万变的水中墨象,以丰富视觉世界。这些视觉图像的产生势必也会反过来影响水墨艺术的创作,拓宽水墨的疆域。陆军不断尝试与其他艺术门类进行跨界合作,借助水的包容性,将数字水墨与音乐,与蜀绣,与高科技相融合,不断开拓全新的水墨表达形式。

无论如何实验创新,陆军始终在因循水之道法,以水载艺。

关键字: 水 摄影 数字技术 跨界 智子 三维性 视觉经验

陆军:数字水墨的启示 资料来源TEDxXiguan

陆军:水之道

采访人_ 朱立彩

库艺术= 库:中国传统水墨艺术一直是以水来调和墨,将墨视为主导者,而您却将水作为主导,探讨其无限可能性,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创作方式?您认为水在水墨艺术中占据怎样的位置?

陆军= 陆:在传统水墨艺术中, 人们谈论最多的是笔墨, 笔墨具有很高的地位和重要性,似乎水是应该被遗忘,水墨画中有关水的论述和研究极少。

水墨画,水在先,墨在后;水为君,墨为臣,没有水“笔墨等于零”。

我的数字水墨创作与传统水墨不同,所用水的比例和体量远远大于传统水墨,更能体会到水在水墨艺术中的主导性。

水墨这二个元素,水如虚无,仿若意识,好似灵魂,属阴性的, 具有东方特质;墨为实有,是物质,像肉体,属阳性,具有西方特质。

我们有着不同于古人的视野和工具,所以我认为在当代水墨艺术研究和探索中,要重新认识水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如果能够更深入地体悟水之道法, 更好地借助水的特质,必将催生全新的当代水墨的涌现。

清风不解意 220cm×84cm 纸质 2013

库:对于水,中国自古就有独特的理解,如“上善若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您为什么又被水所吸引?

陆:中国文化的精神特质与水的特质,有着很明显的相似又相亲的关系,我以前对“上善若水”“智者乐水”的认知仅停留在知识层面上,从开始进行“数字水墨”创作以来,这十年来我沉迷于玩水弄墨之中,对水的感悟有了更多的体验和思考,人们在谈论水墨艺术时只论笔墨却不谈水,人们只有在缺水和水被污染时才知道水的重要,似乎这正是水滋润万物而不争的自然状态。

我认为不仅仅人类的智者是“乐水”的,我有个猜想:在这个宇宙中应该存在着一种永恒的基本态的“智子”,如同“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一样,“智子”是构成意识的基本单元,“智子”无处不在,无始无终,当变化万千又溶和万物的水组合出有机体时,“智子”会选择水为媒介进入到有机体中,生命由此诞生,生命的智能特质开始显现。

万千生命体的智能功能各不相同却又各有千秋,“智子”发展到极高阶段产生了“慧”,这样就成就了有别于动植物的智慧人类,生命体的形成需要水的参与,意识与智慧的显现也一样需要水这种媒介来触发和滋养。水是宇宙中不可思议的存在,它占我们体重的70%多,我们却常常忽略它,一但被它吸引,迷上了它就无法自拔。

库:在您的艺术创作过程中如何控制技术上的偶然性?

陆:我的创作的第一阶段:即拍摄墨在三维的水中幻化为曼妙的墨影,我顺应水之道法,让自然充分显现,让偶然尽情绽放,同时我也会运用温和与精妙的手法,来得到我想要的某类水墨素材,让它部分可控。创作的第二阶段:将拍摄的大量素材在电脑中进行数字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就可随心所欲地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注入其中,将自然与人的精神相融合,让抽象的墨线与中国文脉相连。

巴山蜀水毓灵秀No1 146 cm×615cm×4 纸质 2015

库:技术设备在您的创作中成为很重要的因素,在技术与艺术之间如何权衡?

陆:新工具的使用在我的创作中起著很重要作用,我认为 “数字水墨”是具有突破性的,是全新的水墨创作思想和方法,不是简单地停留在用相机和电脑取代毛笔,而是要用新的工具和数字技术探索新的水墨形态,拓宽水墨的疆域,丰富我们的视觉经验。只是使用新的工具会面对不同的技术问题,也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同时由于工具的强大我会尽量避免炫技,让技法如同水一样去滋润和激发精神的显现,实际上最终在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上,与传统水墨画家所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

库:您将水墨与现代科技结合,创造了数字水墨,突破了人们对水墨艺术的认知,您如何评价数字水墨所提出的新的问题和意义?

陆:上千年来水墨画都是用毛笔在宣纸上绘制,在古代,毛笔是最方便纪录我们生活和人文的工具,然而现在我们已不用毛笔来纪录我们的生活了,我们现在是用手机、相机和电脑来纪录我们的生活和人文,用我们最常用,最熟悉的工具来重新描绘我们心中的水墨画卷,这是非常自然的。数字水墨的产生是时代的必然,也给我们打开了新的一扇门。

当今数字化和智能化非线性地发展,我预感在不远的将来,传统意义的艺术家将会被梦想家所取代,艺术家将重新定义,梦境将会被数字捕捉和完美再现,到那时人们不用比看谁画的好,谁雕的棒,谁拍的美,而是看谁的美梦做的更幻更玄。

库:您的数字水墨在国际上屡获奖项,它是否更加契合西方人的审美趣味?

陆:我觉得并不是更契合西方审美趣味,而是他们对创新的事物很敏锐, 看到了作品所具有的原创精神。就审美趣味而言,实际上更多的是中国人会喜欢我的作品,只是大部分人在艺术方面对颠覆性事物的接受度上会比西方人慢半拍。

库: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水墨艺术一直在不断被赋予新的概念和新的可能性,您对于水墨概念的认知是怎样的?

陆:水墨如同一枚水晶稜镜,它能折射出浓厚又多彩的中国文化和精神,所以令人迷恋。反过来我们也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赋予它新的概念和新的形态再反射回去,让当代与历史交融与共振,激发出耀眼的光芒。

库:您曾多次与苹果公司合作,也曾与音乐家合作,与不同行业合作有什么不同的体验?这种跨界合作对您的艺术有什么新的启发?

陆:我2015 年应苹果公司的邀请,用苹果手机和苹果电脑进行全新的艺术创作,这是我第一次用手机进行巨幅数字水墨画和视频的创作, 那幅青绿山水长卷《青山白云飞》,我借此表达和期盼人、自然和科技之间的和谐平衡。作品2016 年初在全球所有的 AppleStore 零售店展出 , 后又为苹果公司在广州的首家 Apple Store 开幕创作巨幅数字水墨画《木棉花》, 并获得广泛好评。

2010 年我与David Braid 合作,David Braid 是加拿大箸名的作曲家和爵士钢琴大师,在珠海电视台演播大厅举办了一场具有实验性的特别音乐会, 那是一场可以“看”的音乐,可以“ 听 ”的水墨。是音乐与数字水墨的跨界融合。

2012年我与王尔健合作,用透明树脂和墨创作立体水墨的《魔幻山水系列》, 并在2013 年的佛罗伦萨双年展上获雕塑类铜牌奖 , 其工艺获国家发明专利。

2014年我应成都费尔蒙酒店的邀请,为成都费尔蒙酒店创作中国最大的数字水墨蜀绣(800cm×1060cm), 这幅从2014 年开始与蜀绣大师杨德全合作创作的巨幅数字水墨绣屏, 历时两年多探索与绣制,于2016 年12 月揭幕, 这是将数字水墨与蜀绣的融合。针线之间浸润出水墨的音色,唯有亲临现场,才能吟听到水墨与蜀绣之间和弦般的圆润和丰富。

这些成功的合作使我更加地体会到,顺应水之道法,包容、溶解、变化和组合, 将东方文化、西方文化、传统文化、当代文化……接纳和融合, 将表象的符号打碎, 将传统的式样分解, 将当代的时尚解构, 在万千变化中去寻找生命的形态, 这样才有可能创作出具有生命和灵魂的艺术作品。

水月相望 136 cm×56cm×3 纸质 2015

分享到:

上一条:新展 | 向乔治·巴塞利兹致敬

下一条:水+墨 | 刘庆和:好的艺术家的自信在于一种内敛、内省、谦虚的日常生活状态

  • 发表评论
  • 查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